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
公元前237年李 斯上書秦始皇時
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
“夫擊瓮叩 ,彈箏搏 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 秦之聲也。”
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據古文獻記載,箏最早為“五弦筑身也”
一般認為箏是由
早期的五弦發展為漢代十二弦
進而為隋唐 十三弦箏
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
到近代才出現了十六弦乃至現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箏
近年江西貴溪 春秋崖墳群出土了倆張十三弦箏
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表明古箏早已傳入中國南部
可見十三弦箏并非 產生于十二弦箏之后,而是早就與之并存。
早期箏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彈唱的箏歌
隨著漢代相和歌的興起,古箏藝朮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并逐步 發展為六七種絲竹樂器耕相迭奏,歌手擊節唱和的形式。
十三弦箏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發展
http://www.philmultic.com/guzheng/chinese_big5.html
【 古琴 】
大約三千年以前,我國就已經有了弦樂器了。我國最早的弦樂器,
只有兩種:一種叫“琴”,一種叫“瑟”,他們最初可能是大奴隸主所
用樂隊中原始樂器之一種。也許是廣大人民特別愛好“琴”的緣故,從
兩千年前秦漢時起,“琴”就流傳到了民間而得到一定的發展。因為後
來又出現了許多其他的弦樂器如“阮琴”、“奚琴”、“胡琴、”“洋
琴”、“鋼琴”、“提琴”之類,在近幾是年來,我們就把原來的“琴”
稱為“古琴”或是“七弦琴”了。在戲劇和小說裡面,諸葛亮在《空城
計》裡面,俞伯牙在《馬鞍山》裡面,司馬相如在《卓文君》裡面,陳妙
常在《琴掬挑》裡面都還是說“彈琴”而不說彈“古琴”或是“七弦
琴”。古琴是住在黃河、長江流域我們古代祖先所創造的一種弦樂器。
從漢代或最晚從漢代末年起,古琴的形狀就和我們現時的古琴是一個
樣子的了。它是一個四尺來長、前面六七寸寬、後面四五寸寬、一寸多
厚,漆了退光漆的樂器,一共是七條弦,它的全身是一整面指板,琴面的
外側,嵌有十三個螺蚌做的徽,表示著每條弦的五個高八度,四個五度,
四個三度汎音的位置。彈的時候通常是橫置在桌上,若盤腳坐在地上,就
橫置在膝上,用右手彈,左手按。
們他“琴”放在藝術活動中第一位,也即是把它看作是藝術中最高的形
式。不只是戲劇和小說裡要用許多關於古琴的故事作點綴,就是像《春
秋》、《史記》這樣隆重的文獻,也記錄著不少關於古琴的神話。這正說
明了古時的人對於古琴是十分愛好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