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ˊ彈撥樂器ˋ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 三弦 】

三弦是古老的彈弦樂器,又名弦子。

相傳是秦代流行於民間的彈弦樂器 「弦」演變而來。

唐代崔令欽《教坊記》出現過三弦之名。

「三弦所始:今之三弦始於元時。」以後一直延用不衰。

鼓框橢圓形, 兩面蒙蟒皮 。三軸,分別張子弦、二弦、老弦。

近年用尼龍鋼絲弦。 內外弦定為八度。內弦與中弦定為五度或四度,音域約三個八度。

演奏時,琴鼓置於右腿上,琴頭左上方傾斜。

南方多用小三弦,北方多用大三弦,用於說唱伴奏
三弦





http://www.scm.org.tw/Library/%E4%B8%89%E5%BC%A6.aspx


【 月琴 】

月琴由阮演變而來。

琴頸較短,音箱呈滿圓形。

多用於京劇伴奏,與京胡、 京二胡配合,是唱腔的主要伴奏樂器。

音高不固定,依演唱者嗓音高低隨時 調整,音域約兩個八度。
月琴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古箏 】


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盛行於陝西和甘肅一帶
公元前237年李 斯上書秦始皇時
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
“夫擊瓮叩 ,彈箏搏 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 秦之聲也。”
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據古文獻記載,箏最早為“五弦筑身也”
一般認為箏是由

早期的五弦發展為漢代十二弦
進而為隋唐 十三弦箏
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
到近代才出現了十六弦乃至現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箏
 


近年江西貴溪 春秋崖墳群出土了倆張十三弦箏
彌補了文獻記載的不足,表明古箏早已傳入中國南部
可見十三弦箏并非 產生于十二弦箏之后,而是早就與之并存。


早期箏的表演形式主要是彈唱的箏歌
隨著漢代相和歌的興起,古箏藝朮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并逐步 發展為六七種絲竹樂器耕相迭奏,歌手擊節唱和的形式。

十三弦箏在唐代得到了充分發展

古箏








http://www.philmultic.com/guzheng/chinese_big5.html


【 古琴 】


 
     大約三千年以前,我國就已經有了弦樂器了。我國最早的弦樂器,
           只有兩種:一種叫“琴”,一種叫“瑟”,他們最初可能是大奴隸主所
             用樂隊中原始樂器之一種。也許是廣大人民特別愛好“琴”的緣故,從
             兩千年前秦漢時起,“琴”就流傳到了民間而得到一定的發展。因為後
             來又出現了許多其他的弦樂器如“阮琴”、“奚琴”、“胡琴、”“洋
             琴”、“鋼琴”、“提琴”之類,在近幾是年來,我們就把原來的“琴”
             稱為“古琴”或是“七弦琴”了。在戲劇和小說裡面,諸葛亮在《空城
             計》裡面,俞伯牙在《馬鞍山》裡面,司馬相如在《卓文君》裡面,陳妙
             常在《琴掬挑》裡面都還是說“彈琴”而不說彈“古琴”或是“七弦
             琴”。古琴是住在黃河、長江流域我們古代祖先所創造的一種弦樂器。

                  從漢代或最晚從漢代末年起,古琴的形狀就和我們現時的古琴是一個
              樣子的了。它是一個四尺來長、前面六七寸寬、後面四五寸寬、一寸多
              厚,漆了退光漆的樂器,一共是七條弦,它的全身是一整面指板,琴面的
              外側,嵌有十三個螺蚌做的徽,表示著每條弦的五個高八度,四個五度,
              四個三度汎音的位置。彈的時候通常是橫置在桌上,若盤腳坐在地上,就
              橫置在膝上,用右手彈,左手按。

                  古代的人一提到人的藝術活動,時常回說出“琴、棋、書、畫”,他
              們他“琴”放在藝術活動中第一位,也即是把它看作是藝術中最高的形
               式。不只是戲劇和小說裡要用許多關於古琴的故事作點綴,就是像《春
             秋》、《史記》這樣隆重的文獻,也記錄著不少關於古琴的神話。這正說
               明了古時的人對於古琴是十分愛好的。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阮在樂隊合奏中是相當重要的彈撥樂器。
傳晉時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彈此樂器,故又名「阮咸」
阮經改良後,現有大、中、小,即低、中、高音阮之分
在民間戲曲及說唱樂中常見

在現代國樂團合奏中多參與伴奏。目前最常用的為中阮及大阮

阮




  《 改 from 國 光 國 小 國 樂 團 》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用柳木製成,形似一片柳葉
又稱「柳葉琴」、「金剛腿」、「土琵琶」,狀如小型琵琶

原為山東柳琴戲、安徽泗洲戲、浙江紹興亂彈等戲種的重要伴奏樂器
裝有兩根或三根琴弦,改革後加裝為四弦
音域寬廣、半音齊全、音色優美、純淨明亮

被用作獨奏及國樂團中彈撥組的高音聲部

柳琴


  《 改 from 國 光 國 小 國 樂 團 》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琵」與「琶」是彈撥樂器二種最常用的演奏手法
右手指向左前方彈出
稱「琵」,右手指向右後方彈去稱「琶」
所以最早「琵琶」一詞是彈撥類樂器的總稱

南北朝時期由印度傳來一種「伊朗式」琵琶
梨形音箱、曲頸、四條弦,也叫作「曲項琵琶」
這就是現代琵琶的前身

演奏方法最初用木撥彈奏,唐代中葉改用手指
彈奏技巧經長期發展,日趨複雜,表現力亦豐富
現今傳遍中國南北各地,除做為演奏、重奏、合奏等純樂器的形式出現外
在戲曲、曲藝、歌唱等伴奏樂隊中也廣泛地被應用
是我國相當重要的彈撥樂器

歷史上流傳下來的眾多名曲都是以琵琶獨奏,例如「十面埋伏」等
  

琵琶





  《 改 from 國 光 國 小 國 樂 團 》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彈 撥 樂 器 是 用 手 指 或 撥 子 撥 弦

及 用 琴 竹 擊 弦 而 發 音 的 樂 器 總 稱

彈 撥 樂 器 的 歷 史 悠 久 種 類 和 形 制 繁 多

是 極 富 特 色 的 一 類 弦 樂 器
 

遠 在 三 千 多 年 前 的 周 代,就 已 有「琴」、「瑟」等 樂 器

隨 後 陸 續 產 生 了 或 輸 入 了

周 末 戰 國 時 的 筑、箏

秦 代 的 弦

漢 代 的 箜 篌、阮

隋 唐 的 琵 琶

元 代 的 三 弦

明 代 的 揚 琴




根 據 樂 器 形 制、性 能 和 演 奏 方 法 的 差 別,大 致 可 分 為 三 類:


第 一 類 以 七 弦 琴 為 代 表

包 括 琴、箏 等 樂 器

這 類 樂 器 都 有 一 個 長 方 形 木 箱 作 為 琴 身,張 以 琴 弦,平 放 著 彈 奏



第 二 類 以 琵 琶 為 代 表

包 括 柳 琴、月 琴、阮、三 弦 等 樂 器

裝 有 四 根、三 根 或 兩 根 弦,左 手 按 弦,右 手 撥 彈,多 放 在 腿 上 演 奏


第 三 類 是 揚 琴

平 置 在 木 架 上,用 琴 竹 擊 弦 取 音,約 在 明 代 由 外 國 傳 入。





                                                                      《 from 市 國 》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