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後庭院) 
作曲:蘇文慶、鄭翠蘋 

 此曲描繪作者兩人在舊金山的家中和Blackie(狗狗)在院子涼亭中玩耍時,
突然飄落一陣細雨從天而降,晶晶亮亮的雨滴灑落在草地上、花朵上‥.。
而雨後的彩虹浮現在泳池中,如神話般的景象呈現在眼前,
庭院中的花朵綻放著美麗與清新,綠草上露珠晶瑩,
從亭中觀賞這美麗的景象有感而做了這首樂曲。 

全曲共分四段 

A.序奏-慢板 
B.獨奏樂段-自由板 
C.優美抒情的行板 
D.熱烈的快板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秋1)                 (春秋2)                 (春秋3) 

作曲:唐建平       演出:蘭維薇 

公認為中國現代琵琶協奏曲中最重要的作品。
 春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年代,也是孔子生活的時期。
樂曲以這個年代(公元前770年--476年)的年代數字為音樂素材加以展開,
並以此素材貫穿全曲,通過一系列高難度技法,展示了春秋時期社會急劇變革,
風雲際會百家爭鳴,雄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更通過音樂來表達作者對中國古老文化的崇拜與追溯之情。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二胡狂想曲



第二二胡狂想曲(前半)

第二二胡狂想曲(後半)


第三二胡狂想曲

作曲:王建民              演出:陳春園


第一二胡狂想曲

此曲根據雲南少數民族音樂風格創作。樂曲採用單樂章多段體的形式,通過大小三度和弦的交替運用以及不同主題音調的發展變化,展現了美麗的西雙
版納風光及雲南邊寨的風土人情;那幽深的原始森林、神秘的林間景象,那優美的舞姿及剽悍的音樂形象無不生動地表現了作者對那一片深情的土地和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眷戀及熱愛。樂曲充分發揮了二胡的演奏技巧,為進一步擴展二胡的表現力,邁出了新的一步。

第二二胡狂想曲

樂曲由極豐富民族特色的湖南花鼓戲音調及部分湖南民歌的旋法特點,結合近現代作曲技法加以創造性的融合,提煉及展開而成。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氣息。表現出一種堅韌不拔、樂觀進取的民族精神,抒發了在前進道路上不畏艱難、一如繼往的豪邁氣概作者內心對祖國美好山河的謳歌與讚美。
  全曲由引子,慢板,中板,小快板,抒情的慢板,以及結尾的急板共六部分組成.以湖南民間音樂花鼓戲的素材經由不斷的變奏,轉調,作為音調發展的主軸.樂曲在開拓二胡的演奏技法、音樂語彙的表現能力和作曲技法應用方面又作了不同的、新的努力與探索。本曲獲得2002年文建會民族音樂創作室內樂銅獎.首演者為實驗國樂團首席王明華小姐.


《第二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老师继《第一二胡狂想曲》之后的又一首高难度的二胡独奏曲。是《第一二胡狂想曲》的姊妹篇。

王老师谈及自己创作的《第二二胡狂想曲》的体会时说,我的理念就是“雅俗共赏、中西并存”,既要使作品的结构形式语言等综合方面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又要具有可听性;用我国优秀民间音乐素材与一切可用的传统及近现代作曲技法来融合。他还认为,要想使作品获得成功和认可,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和手法,应避免为技法而技法的倾向



第三二胡狂想曲



第三二胡狂想曲王建民(南京藝術學院)

曲式為單樂章多段體,延續作者一貫的狂想曲形式,以一個饒富西域風格的
音調主題( 一級,三級,四級,五級)作為貫穿全曲的素材,結合近現代作曲
技法加以創造性的融合,提煉及展開而成.

樂曲可分為六段:
引子(自由板),(節奏複雜的)慢板,(彈性速度的)中板,快板,
抒情的慢板與廣板(鋼琴間奏),最後在急板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樂曲在開拓二胡的演奏技法、音樂語彙的表現能力和作曲技法應用
方面又作了不同的、新的努力與探索。技術上的難度,亦為作者歷來
二胡作品之冠.

本曲為2003年金鐘獎中國二胡大賽指定曲特邀作品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曲:馬水龍              演奏:陳中申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曲:劉星    (第三樂章)      演出:申婷

此曲由劉星在1987年2月在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閻惠昌的提示,敦促下完成三樂章之"雲南回憶"
此曲分為三個樂章
1.中庸的中板
2.呆滯的慢板
3.機械的快板
技巧非常高水准,必須苦練...........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演出:音樂事務處兒童中樂團

漁舟凱歌由浙江舟山鑼鼓改編,是ㄧ首反映漁民生活的現代創作,將極富特色的螺號和浪花沖激海岸之聲組合於樂曲中,不但活生生的描繪了大海的壯麗,更表現漁民們揚帆出海,在風浪中灑網捕魚的辛勞景象。中段富有江南色彩的抒情慢板,曲調婉約優美,而末段以五音排鼓獨奏的華麗樂段則充分展現傳統鼓藝的絕倫精湛,其複雜多變的高難度技巧更將漁民們面對洶湧大洋的無畏精神傳達的淋漓盡致。

shcm20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